2020年9月9日,三商希望之星学术沙龙本学期第1期(总第30期)在文澴楼110教室举行,本次学术论文分享会由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研究生二年级学生窦雪萌主讲,参与论文分享的指导老师和学生分别有于晓娟老师、产业经济学(贸易经济)研究生一年级和二年级学生。
窦雪萌分享了由曹清峰单独完成,发表在《中国工业经济》2020年第7期上的一篇论文——《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基于70大中城市的经验证据》。国家级新区作为一个城市能够获得的国家层面最顶级的配套政策之一,承担着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战略任务,但受新冠肺炎疫情、中美贸易摩擦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是否具有持续性、是否符合区域协调发展与高质量增长要求以及空间布局是否合理,依旧是困扰国家级新区建设的核心争论。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新区建设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并基于2003-2017年我国70个大中城市样本的平衡面板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方法系统评估了政策效应。研发发现:国家级新区持续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使得所在城市年均GDP增长率显著提高了约1.51个百分点,且其带动效应可持续7年;国家级新区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促进了区域协调发展,对其150千米内城市的经济增长不存在显著负向虹吸效应的同时,显著带动了其周边150—200千米内城市的经济增长;国家级新区通过改变区域经济增长的不利初始条件、制度创新与要素数量扩张带动了区域经济增长,有利于缩小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但未能带动区域高质量增长;国家级新区规划面积的合理区间为500—2000平方千米,区域协同增长效应使得双城布局的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更强。因此,应优先支持重要经济带中心城市设立新的国家级新区来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将经济增长质量约束纳入国家级新区发展规划与管理中;合理控制国家级新区的规划面积,支持城市群内不同城市联合申请设立国家级新区。
主讲人分享结束后,到场学生对文章的逻辑结构、回归方法等内容进行了提问,于晓娟老师和同学们对于文章的实证方法应用和研究启示进行了讨论,同学们对于数据收集、论文协作的逻辑结构以及国家级新区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有了新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