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贸易系Seminar 2017年第20期(总第49期):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的地方经济行为与现象分析

发布者:朱汉彬发布时间:2017-11-29浏览次数:101

主  题:经济增长目标约束下的地方经济行为与现象分析
主讲嘉宾:余泳泽 教授
主 持 人:赵曜 副教授
时  间:2017年12月1日(周五) 15:00-17:00
地  点:文泉楼北楼510德鲁克会议室
主办单位:经济贸易系
  
嘉宾简介:余泳泽,男,南京财经大学产业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校聘教授,校学科领军人才,主要关注于技术创新、技术进步与产业经济相关领域研究。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多篇论文,提出了适宜性创新模式、创新价值链、纯化全要素生产率等多种学术观点。先后获得教育部学术新人、南开十杰等荣誉称号。担任《产业经济评论》副主编、《产业经济研究》专栏编辑等职务。
 
内容简介:以中国为代表的转型经济体对经济增长目标的“干预”会显著影响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本文通过理论模型分析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约束对经济效率影响的理论机制,在此基础上,以中国2002-2014年230个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中的经济增长目标数据为样本,检验了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制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1)当经济增长目标制定采用“留有余地”的设定方式时,地级市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高,而采用“之上”、“确保”、“力争”等硬约束词汇时,地级市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相对较低。经济目标硬约束对全要素生产率的抑制作用更多的是体现在技术效率(TE)上;(2)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明显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种情况在2006年以后更加严重,这种抑制作用表现在全要素生产率各个组成部分;(3)如果一个城市经济增长目标采用“留有余地”设定方式时,经济增长目标实际完成情况越好全要素生产率会得到一定的提升;(4)中间机制检验表明,经济增长目标“层层加码”通过竞相投资的潮涌效应、投资结构与公共支出结构扭曲、抑制产业结构升级与技术创新挤以及企业间资源要素错配等途径降低了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上实证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仍较为稳健。研究可以为理解中国经济运行的一系列独特现象,如GDP水分、重复建设等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